其中現貨是被投訴最多的領域,占到94.75%。第二大投訴領域是期貨,占到20.91%。第三大投訴領域是微盤,占10.36%。
針對目前金融領域出現的投訴現象、被投訴機構情況、騙局易感人群及受騙經歷帶給他們的影響、常用行騙工具行騙路徑及詐騙特征、目前金融領域實際維權情況、中國中小投資者保護與自我保護等方面的分析與盤點,投資者可以從中了解中國金融領域投資陷阱、維權現狀。
現貨領域投訴居首位 12%平臺更名重新運營
據和訊網總編輯汪雷介紹,作為投資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渠道,2017年和訊315共收到31287份投訴,幾乎涵蓋了互聯網金融所涉及的所有領域,包括期貨、現貨、微盤、非法集資、P2P、虛擬貨幣、房地產、知識產權、教育等等。被投訴的主要業務類型分布圖如下:
由于很多投資者同時在多個領域進行了投資,所以投訴會出現交叉現象,其中現貨是被投訴最多的領域,占到94.75%。第二大投訴領域是期貨,占到20.91%。第三大投訴領域是微盤,占10.36%。
國內最大的投資市場——股票市場,盡管投資者眾多,但由于市場管理規范,投資者相對成熟,投訴量并不大,在和訊315收到的三萬余份投訴中,僅占5.73%。前兩年出現問題較為嚴重的P2P領域,經政府重拳整頓和投資者的磨練成長,市場和投資者都日漸成熟,投訴量僅占到了2.71%。
《和訊315金融白皮書》指出,目前,被投訴機構主要集中在兩個核心區域,一是以北京、上海為核心的經濟發達地區,二是以東北、西北、西南地區為主的欠發達地區。被投訴最多的前三個省市分別是:河北、北京和山東。其中,河北居首,占投訴總量的29.26%。被投訴金融機構所在省份的全國分布地圖如下:
根據投訴者反映情況,一些機構雖然強調自己有運營資質實際并沒拿到政府批文。還有一些機構雖拿到政府批文,卻運營不相干產品,在“違規運營”。而機構強調的資金由銀行第三方托管,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的風險,投訴者在維權中發現,很多機構跟銀行之間實際并不存在第三方托管關系,或者,雙方雖然的確存在托管關系,但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業務風險方面對用戶提示并不足。
<上一篇 【提醒】現貨切記濫用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
熱評話題
相關推薦
- 首例省級交易平臺總經理犯案獲刑 誰在保護現貨欺詐?
- 日前,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一起現貨電子交易平臺特大詐騙案做出終審判決,南京亞太化工電子交易中心原總經理謝橋被判無期徒刑,這是全國首例有省級批文的地方交易場所高管團隊被判刑。
- 現貨監管 江蘇大圓銀泰商品合約交易市場 南京亞太化工電子交易中心 化工產品 大宗商品 金屬交易 現貨交易 現貨 化工 金屬 0
- 中國現貨市場監管遇到的問題都有哪些
- 現有現貨交易市場監管體制的條塊分割,使得一些具備金融風險因素的現貨交易產品缺乏有效監管。
- 現貨監管 現貨交易 大宗商品 現貨 0
- 名稱
- 類別
- 價格
- 日期
- 名稱
- 類別
- 價格
- 日期
- 名稱
- 類別
- 價格
- 日期
- 名稱
- 類別
- 價格
- 日期